应用概率数码鉴定类鼻疽病的护理诊断

2007-12-26 00:00:00 来源:

  人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杆菌引起全身感染的人畜共患传染病。在我国较为少见。1989年8月我院首先发现类鼻疽败血症患者。由于基础疾病覆盖,临床症状复杂多变,死亡率极高,致使医疗护理诊断较为困难。1990年1月至1999年10月,对进入我院诊疗确诊为类鼻疽病的患者,进行临床护理诊断技术的研究和革新,诊断率较满意,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。
  1、对象
  于我院诊疗的以寒战发热为主诉而病因不明的7786例患者,经细菌学、血清学鉴定和部分具有胸部X线特征,临床确诊为类鼻疽病患者42例,男34例,女8例,年龄较小17岁,很大71岁,平均44.5岁。
  2、方法
  2.1特异指征筛选
  对42例类鼻疽病患者的临床表现、常规检验项目、体温表现、用药效果、好发年龄等多项指征参照文献进行编码。与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病、革兰氏阳性球菌病、非典型肺炎病(病毒、支原体)进行比较。
  2.2数码计算
  根据筛选出的特异指征优化组合,按顺序分7组,进行概率分析和数码计算。每组的第一项为1,第二项为2,第三项为4,把每组的阳性征数相加,从而得出各组序位数码,和由各组序码按顺序排列的序列数码,然后对照序列数码区别诊断疾病。
  2.3患者病情转化指征记录及应用抗生素疗效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。
  3、结果
  3.142例类鼻疽病患者,死亡25例,占59.52%,治好17例,占40.48%。
  3.2从类鼻疽病的临床特征筛选出其较为特异21项。
  第一位数代表寒战发热,发生率42/42(接近满分)、发热>39℃,发生率42/42(接近满分)、弛张热发生率42/42(接近满分);
  第二位数代表白细胞>10×109/L发生率20/42(47.6%)、分叶核白细胞>80%发生率20/42(47.6%)、ALT>30U发生率17/42(41%);第三位数代表血小板25mm/h发生率30/34(89%)、血红蛋白

3333
3334
更多>
更多>
樱井英幸

樱井英幸

河北一洲肿瘤医院

擅长:质子治疗,放射治疗,质子束疗法治疗肝癌,X射线治疗,近距离放射治疗

立即咨询
微信 微信
微信
微信
公众号 公众号
公众号
公众号二维码
顶部 顶部
顶部